陆文桢很早就看出了程不器与柳茹玉之间非同寻常的情感,而且早年程家世子与柳家千金青梅竹马的事,他也是极为清楚的,尤其知道威王妃早年对柳茹玉格外关怀,如今程不器与柳茹玉久别重逢再续前缘,陆文桢并不感到意外。
而且因为一开始就清楚威王府的分量,知道程不器非同寻常的身份地位,加之柳茹玉背靠大将军府,陆文桢就没有过阻挠二人走到一起的打算。
如今柳谢当面暗示,陆文桢更没有反对的理由,也不会作出这种不理智的决定,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柳谢点明了柳茹玉对程不器将来是否愿意主动站队李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中最后的一丝犹疑也烟消云散。
但柳谢与陆文桢对于程不器的态度一事,其实都有两分过度担心,因为当下从程不器的角度来看,即使抛开柳茹玉的影响,就是皇后柳南雁这一方,也值得程不器用心对待,不可能不去支持格外关怀自己的皇后姐姐一家人。
陆文桢听出了柳谢的言外之意,意味深长地一笑,道:
“玉儿命中当有几年孤苦磨难,虽入我陆府,我也一直心怀愧疚,陆府上下都觉得亏待了她,若是能够再过的幸福快乐些,倒是也了却了一桩心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文桢的话并没有直说支持程不器与柳茹玉的婚事,但也表明了态度,这位陆老相虽然资历极老,但却从不昏聩,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利弊的权衡也是拿捏的恰到好处。
而有了陆文桢的明确态度,柳谢心中的一丝忐忑也算安稳下来,毕竟有陆文桢的支持或者是他强烈反对,对于柳茹玉嫁给程不器而言还是有着天壤之别,哪怕自己与威王府都是位高权重。
三声金钟之声响起,时辰已至,原本还三三两两各自站立等待的百官,立时都按照固有的顺序排列站位,陆文桢也对着柳谢推手一礼,走到了文班之首的位置。
柳谢意味深长地又朝着宫城之外的方向看了一眼,好似期望看到的画面没有出现,在一旁柳如龙的提醒下,也走向了武将一班的首位。
金钟再响三声,承德门开,百官依序进入皇宫之内,朝着太极殿而去。
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身金黄的龙袍加身,皇帝李承安端坐龙椅之上,看着殿下群臣,一旁的内侍官高邑高呼三声,领着百官朝拜,开始了例行的议政。
当先开口的,正是兵部侍郎李泽,再一次呈上了南境闽南王叛乱的战报,同时附上了襄阳守将的奏折,以及楚王李承杰请求朝廷派发援兵的告急文书。
对于襄阳守将的奏折,李承安只是大略看了一眼,而对于楚王的求援信,则是根本不曾开封,依旧与一沓文书随意丢在一起。
“诸位卿家,对于楚王数次告急的南疆战事危急一事,有何看法?”
这已经不是楚王第一次向皇帝求援,而每一次李承安也会若有其事地当朝议政,与百官一起商议一番,拿出一个具体的对策,或是派发援兵,或是增加由楚地北上各关隘的驻军等等。
每一次由楚王求援引发的朝政,百官你一言我一语都议论的十分热闹,皇帝最后也总是会敲定一个具体的措施,名义上答应对楚王派发援军也不止一次,但所有的事最终都没有付诸实施过,一切都只是李承安领着朝臣演着戏,主要的也是为了给楚王李承杰看,对他百般搪塞。
作为大周的皇帝,李承安其实心中十分清楚,自己这皇位并不十分安稳,哪怕抛开北境威王府不说,领兵在外的赵王、齐王与楚王,他心中都时刻戒备着。
赵王藩地娇小,领兵也不过十万,且赵地贫瘠,很难在暗下积攒起足够的力量,而且李承安自思有大将军柳谢支持,长安周边州郡及各直辖关口重镇,驻兵也完全可以忽视赵王的力量。
齐王虽领兵达二十万,且齐地也极为富庶,但由于齐地距离遥远,且又与东部海瀛接壤,时常剑拔弩张,齐王也没有能力做到对长安发兵,朝发夕至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