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制作火药(上)

这种原始火药更适合做烟花。

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纪,随着欧洲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学的进步,西方才有了黑火药的最佳组配比率,也就是硫磺 10%,木炭 15%,硝石 75%。

陆子龙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天平,取来硝块、木炭和硫磺,将这些原料在不同的石槽中用木锤捣烂,碾成粉末,按照现代火药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制作了 20 斤黑火药。

当然这样做出来的火药还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要让火药威力最大化,还需要对火药进行颗粒化。

火药颗粒化技术在 1400 年左右时出现在欧洲,这是火药技术的一场革命,是火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人们在使用火器时都是用粉末状的火药作为发射药,使用这种形态的火药作战时有许多缺点,比如运输不便、燃速不均匀、容易受潮等。

粉末状的黑火药在枪管内受力时很容易挤压在一起,这样在点火时会因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这降低了火药的威力。早期枪手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都会避免将火药装填得太紧,但太松也不行,因为这也会降低火药的威力。

最好的操作就是在往枪膛里装火药时不装太满太紧,不过这虽然可以发挥出火药的威力,但对枪手的经验和技巧要求很高,普通人难以学会。

粉末状火药还容易受潮,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为了增加硝酸钾的产量往往会在硝田内撒入许多石灰粉,这种操作虽然可以增加硝酸钾的产量,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其内含的硝酸钙,而硝酸钙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吸潮性,使得硝很容易潮解,让火药无法正常使用,使用前先需要用阳光曝晒一遍。

除此以外,粉末火药运输也不方便,因为粉末状火药在运输颠簸的过程中,自身比重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会相互分离开来,其中密度最大的硝石粉会居于火药桶的底层,最轻的木炭粉则会处于火药桶的表层,这必然会使得火药威力下降,甚至是根本点不着!

在使用前,除非将火药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来才行,但这在战争不紧急的时候还有时间操作,一旦发生紧急的战争则根本无法迅速取用。

为了能够保证火药的正常使用,当时的火枪手甚至会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粉分开携带,然后等到快要上战场前再将它们配制成火药。这在战场上是个很大的缺陷,突发的遭遇战、糟糕的天气都会给火药的临时配置带来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