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孟昭也有些激动,虽说她会的这些东西也是从现代的书籍网络中学到的,但她来到这,辛辛苦苦教授众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此获利,她也没什么好心虚的,就是不知道会赏些什么东西给她。
当下,钱财于她而言并非最要紧的,她缺的是名号,若是能给她个乡君的封号,那就太好了。
待事情说完,汪衔原本打算让孟昭回去,但目光忽然落在她手中的一叠纸上,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孟娘子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孟昭正沉浸在喜悦中,闻言不假思索地答道:“沈家村今年有不少人家也都用了肥料,里正把他们上一年还有今年的收成做了记录,让我对比着看看效果如何。”
一个村子的施肥成效,几张纸怎么记得完,于是伸手想要瞧瞧。
孟昭爽快地递了过去,汪衔接过纸张,低头细看,起初,他对纸上的条条框框感到不解,但随着目光游移,他渐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惊讶。
每张纸上的第一列写着十个人名,应当是每户的户主,第一个横排则写了几个分类,家中土地大小、上一年的收成、上一年平均每亩地的收成、今年参与施肥的土地数量、今年的收成,以及施肥地平均每亩的收成。
短短几行字,便将一户人家的基本情况概括得清清楚楚,汪衔翻了几页,发现后面的记录也是如此简洁明了。
他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孟昭,心中暗自赞叹,昨夜他熬了一整晚,才勉强看完两册农官送来的记录,而眼前这几张纸,竟能将一个村子的情况整理得如此清晰。
“孟娘子,这法子也是你想出来的?”汪衔的语气中带着几分钦佩。
孟昭点了点头,语气轻松,“我们作坊和铺子的事情太多太杂,若是用普通的记录方法,每天耗费的时间太长,于是我们就琢磨出了这个简便的法子,方便查阅。”
“孟娘子可愿意把这法子教给我。”汪衔此时颇为急切,连“本官”的自称都忘了。
孟昭点了点头,“县令大人想学,当然可以了。”
顿了顿后继续补充道:“不过我这法子虽然简单有效,但也不是事事都能用的,比如农官给您送来的那些记录,里面详细记载了土地情况、肥料用量以及施肥后的变化,这些在我的表格上很难完全体现。”
汪衔能通过科举上位,自然不是愚钝之人,“本官明白,只是你这表格看起来实在简便,将来我要将成果汇报给府尊大人,府尊大人也要往上呈报,若只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难免让人不够信服,若是将农官记录的完整册子递上去,恐怕也没几个人有耐心看完,你这表格就极好,既能划出重点,还能方便对比,实在是实用的很。
孟昭看汪衔明白,也就放心了,另外,向上汇报这事也可能关乎到孟昭的赏赐,她对此也十分上心,于是她主动提议,“大人,我这不仅有表格,还有很多简化的图册,不如我一块给您说一下?”
汪衔自然是很愿意的,于是孟昭就让人去她家里拿了几个账本过来,她挑挑拣拣了一些不会泄密的拿给汪衔看。
其中有上一年卤煮铺子每月销售额的折线图,有珍宝阁热门套装销量占比的饼状图,还有卤煮铺子加盟商每月不同产品进货量的对比柱状图。
甚至还有孟昭派人对加盟商进行抽查时,针对卫生情况、服务态度、店铺陈列等方面的打分雷达图。
同时每张图表下面还标注了信息来源,可以根据标注找到详细记录的册子查看。
汪衔看着这些图表,眼中满是惊讶与赞叹,他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直观的记录方式,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回家后更是彻夜研读,想要弄明白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