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装备上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装备数量的优势尤为关键。
(无疑,CIASAD的战斗小组使用的装备是米军作战序列中最为先进的那一批,但泛太集团给安保部队准备的装备也不差劲,其中泛太集团自行生产的装备自然是最优秀的一批,而不能生产的装备也是采购市面上最先进的。突出的就是一个财大气粗。)
血战过后,守军靠着阵地优势,人数优势笑到最后,但这场胜利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胜,是在付出极大代价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胜利。
安保部队与CIASAD的交换比为2.5:1。CIASAD战斗小组全军覆灭,一小组六人包括组长全部战死,安保部队也付出了15人的牺牲。
其中第三小队的死亡更是惨烈,小队里只剩余一人存活。
一场战斗过后基本宣告此处阵地失去应有的战斗力,一旦钢铁兄弟会发起新一轮的冲击那么阵地将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CIASAD战斗小组内的射手有着惊人的射击准度与杀伤威力,安保部队有15人的牺牲却只有3位伤员,其中包括萧佲。
队伍中的医疗人员正在抓紧时间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维持其战斗力,在必要的时候依旧能够投入战场中支撑战线。
此外,萧佲派出传讯员将这里的消息传递到后方,寻求得到增援或者撤离。
说实在的这一战打得着实凶险,在丢失视野的情况下战斗,萧佲担心手下可能会发生溃逃,阵线崩溃。这可能性还会随着伤亡不断提高而加大,尤其是在伤亡过半数的情况下可能性则会大幅度提升。
CIASAD的这只战斗小组并不是没有取胜的希望,只要能够支撑到守军崩溃,自行撤离战场,甚至不需要全部溃逃,只需要有几个人溃逃,那么战斗中火力密度就会下降,届时战斗小组中的组员存活的概率也将随之提高,而在火力压制减弱的情况下,射手的输出能力也随之提高。
此消彼长之下,优势滚雪球下没准就能够将阵地给突突下来,尽管最后也是一个惨胜但好过全军覆灭。
只是决定执行这一战术的战斗小组组长没想到守军竟然如此的顽强,通过对守军装备的辨认,经受过CIA情报训练的组长明白这是一只杂牌部队,非正规部队。
是由洞察计划的其他参与者派遣过来的人力,是给正规军打下手的存在,平时不参与最惨烈的战斗,没想到即便是这么一只守军竟然也在经历惨重的伤亡情况下依旧坚守在阵地上,直到CIASAD的战斗小组被全部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