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郝强概念

郝强放下茶杯,示意潘乐伟继续汇报。

“关于充电设施建设,”潘乐伟翻开文件夹,“公司已在上月完成3000个公共充电站、个超级快充电桩的建设目标。

这原本是五年规划,但我们仅用两年多就完成了,总投资达50亿元。”

主要投资集中在土地购置上,充电桩设备本身的成本并不高。

当然,这个投资数字并不包括超级快充技术的研发成本。

郝强听到这里,抬手示意暂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拿起座机,拨通了集团副总裁王河的手机,询问其是否在公司。

没过多久,身着深灰色西装的王河便快步走进了办公室。

“王总,”郝强开门见山地问道,“其他品牌车建造了多少个公共充电桩?”

按照合作协议,使用未来科技集团充电网络的汽车厂商,每生产一万辆车都必须投资至少100个公用充电桩。

现在国内充电桩已经实现了互通标准,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车主都能使用其他厂家建设的公共充电桩。

只不过,收费不一样。

像未来汽车车主,使用未来科技集团的充电桩,除了充电电费之外,并没有多少服务费,这就是购买未来汽车的福利。

但使用其他充电桩,服务费用就比较高。

在收费方面,公共充电桩除了基础电费外,还收取0.6-1元/度的服务费。

超级快充技术是未来科技集团的独门技术。

每个配备该技术的充电桩,连同配套软件售价五万元。

而充电桩的实际生产成本也不到五千元,其中的差价主要来自领先全球的超级快充技术。

未来科技集团只售设备及配套,绝不转让核心技术。

这项技术的优势非常显着:在350kW直流快充模式下,电池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15分钟;

若要充满六七十度电,也只需半小时。

这样的充电速度足以改变人们对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

简单计算,如果每天有10辆车使用一个充电桩,仅服务费一项就能带来300-600元的收入,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这诱人的回报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申请建设充电桩。

所有接入超级快充网络的充电桩都会显示在统一平台上,方便车主查询位置和使用状态。

虽然需要缴纳年费,但费用并不高,未来科技集团的重点并不在这些小额收入上。

只要新能源汽车多,那就使用芯片、锂电池及相关配套,这才是利润大头。

郝强主要关注公司战略方向,对充电桩业务的具体数据并不十分了解。

而王河作为分管副总裁,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

“根据半月前的统计,”王河直接回道,“除去我们公司的设施外,其他汽车品牌总共建设了约1.2万个超级快充电桩。

其他投资者投资了约三千个。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投资者想投资这一块。”

“才三万个,距离一百万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开放吧。”郝强回道,“当然,也要保证投资者合理的收益,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按照前世的数据,截至2024年初,全国公共充电桩总数已经达到约214万个。

当然,郝强不知道前世的具体数据,但凭借敏锐的商业直觉,他估计全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应该已经突破百万。

国家幅员辽阔,城市众多,高速服务区遍布全国。

随着未来科技集团领先的超级快充技术的推广,每万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可以相应减少。

预计十年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可能超过五千万辆。

前世数据则是1316万辆。

如果保有量能达到五千万辆,平均每辆车每年行驶一万公里,其中一半的充电需求来自公共充电桩。

如此庞大的基数,每年仅服务费就可能高达250亿元。

郝强希望在公共充电桩的布局上既能确保投资者获得可观收益,又能保证足够的网络覆盖规模。

经过缜密思考,他决定将全国公共充电桩的总数控制在约100万个。

对于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这意味着需要部署数千个公共充电桩。

这个数量既能满足基本充电需求,又不会过度饱和,能够维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只有保证投资者有收益,才不会关闭充电桩。

郝强交代王河一些事情后,就让他离开了。

潘乐伟接着汇报工作,简单汇报结束后,接着说郝强今天的工作重点,比如有没有什么重要人物需要见面,有什么重要文件需要处理。

郝强的心思全放在科研上面,根本没空看每一份公司文件,这些琐事都由秘书处来帮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