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演圈子里,有句行话<剧本决定了一部电影的下限,而导演则决定了一部电影的上限。>
最典型的就是陈凯戈,专业技能绝对是圈里顶尖的。
就像《妖猫传》里的饰演杨贵妃的张榕容。
只有陈凯戈镜头下,那女孩才美的不可方物。美到,甚至都开始让人相信,杨玉环真的可能是带着胡人血统的混血。
但离开的陈凯戈,这位在其他影视剧里完全没有那种惊艳感。而这种差异就是导演的实力。
而陈凯戈的坏毛病就是表现欲太强,从《无极》开始就插手剧本,剧本决定下限,只要是编剧一栏里,陈凯戈排名靠前,那质量都有点堪忧。
林凡版本的《那些年》,和他记忆里的九把刀版本,主线没有什么不同,但不管镜头语言还是风格,却绝对远超九把刀。
毕竟九把刀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拍摄时,完全没有导演相关的知识储备或者经验。原时间线,他的《那些年》也完全是靠情感共鸣引起轰动,才带动了票房。
在构图色彩等专业领域,都是被圈内吐槽的。而林凡则弥补了这部分缺失。
另外,主线虽然一致原版,但细节上,林凡还是做了大量的本地化处理。
九把刀的《那些年》整部电影只有110幕,但在林凡版本里,却有130多幕。
和原版不同,林凡删除了包括打手枪看AV在内的色情情节。宣传阶段的时候,他就说过这是根据自己经历的学校生活改变。
那边的高中是什么样的,林凡没去看过不敢说,但在国内顶多就是男孩子之间分享下种子,可不会有课上发泄这种荒唐行为。
删除这部分不合理,也不能存在的,电影多出的时长则被加在了男女主的互动上,因此最后两人遗憾错过的情节才会显得更加动人。
啪啪啪~
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出现的瞬间, 不管是1号厅的嘉宾媒体还是另外几个厅的幸运观众,都为 这部电影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尤其是1号厅,反响甚至比其他几个厅更热烈几分。
能坐到这个厅的,基本是70后和80后,还都是高学历人群。
电影里学校,教室,传纸条,罚站,还有暗恋,告白,他们都亲身经历过,自然更有共鸣。
在掌声里,林凡带着《那些年》剧组众人走上了台。
拿着话筒,按照首映礼的惯例,林凡感谢了到场的媒体朋友和嘉宾,随后开始讲起了电影的创作以及拍摄过程。
大荧幕上画面也变成了片场花絮。
都是年轻人,而且除了胡哥外,还都是北电同学,大多数甚至还是同班,拍摄间隙自然也有很多有趣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