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有先生微笑不语,抬手屈指敲了李元锦一个脑瓜崩,算是对他刚才突然大喊的小惩大诫。
李元锦揉了揉被敲的地方,接着说:“诚如先生所说,借意先贤果然不是自己所得,这书中所得与亲眼所见,当真是两个境界。难怪古人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无有先生笑道:“没想到你还有些掉书袋的恶习,莫非这是读书人的通病?带你在此观山,就是为了是你对山岳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这样你才能在心中行成山岳之势,借三山符的外力,将这山形拓入你的气府。”
“这是我本来要传给你的‘观想之法’的‘观’。至于‘想’,则需要你闭目凝神,将你所看到的山岳真行在心中描绘出细致之处。结合我传给你的口诀,将这一座座细致的山岳,拓进你的气海之中。”
“只是没想到你自己又提前的翻读了诸多诗词文章,那在你观想之时,不妨将这些诗词带入其中,让你在观山形的同时,说不定还能得山意。”
说罢,无有先生开口,将那一段几百字的口诀念给李元锦听。李元锦本就聪慧,听了一遍就记了下来。再与先生复述一遍,看看有无错漏。先生点头之后,他才接着进行。
李元锦依照先生传授的“观想之法”,在这片山崖盘坐了整整一天。吸气时睁眼观望山形,呼气时闭眼描绘山势,同时心中不断默想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以观想之法,不断拓山入心。
到晚上回到破庙之时,李元锦已经可以行动自如,身上的重压虽然减了很多,但还没完全去掉。无有先生让他脱下外衣看了一下眼三山符,发现符箓上原本鲜艳的朱砂色已经黯淡了不少。周遭的笔墨已经变成了暗红色,只有中间符胆的“三山”二字还颜色如新。
当整张符箓的朱砂完全暗下去,这张三山符对李元锦而言,就真的只是一张符纸了。
由于李元锦已经可以自由行走,两人也没有在逗留,当夜还是在破庙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背上行囊继续出发了。
两人继续山中不断行走,白天沿途观山形查山势,夜间就以“观想之法”拓山。沿途风景无限,无有先生好像对此路非常熟悉,信步走着就能带李元锦找到一个个人迹罕至的绝好地方,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山形巍峨,气势磅礴。
李元锦好几天已经没有躺下睡过了,每天晚上都是盘腿而坐,面向东方观想。
学了这观想之法之后,李元锦的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行走山间再也不会气喘吁吁,晚上即便是整夜坐着,第二天也不会神情疲累,身体也气血流畅,毫无僵硬。
而且两人这几天一直行走山间,哪能此次都遇到落脚点,像之前遇到破庙已经是非常高规格了。大多时候都只能露宿山间,点起一堆篝火,铺上摊子休息。有一夜遇到下雨,两人也是很好运的找到一个山洞躲避歇息。
更为奇怪的是,两人一直行走在山野之中,居然一次都没有遇到野兽,甚至连一直毒虫都没有见过。山野之间,野兽是可以防范的危险,但是隐藏于图里、石缝、草丛里的毒虫就是暗箭难防了,尤其是夜间露宿休息时。
只是跟着无有先生,仿佛他周身丈许都不会有毒虫出现,李元锦有一夜还专门走的稍远查看了一下,果然在不远处就能听到草丛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远远地,还能看到树丛中一盏盏绿色的火光。
而且两人进山好几天,身上的干粮一直没有补充过,只是无有先生每次出去小转一圈,都能拎回一两只野味,两人也就从没为吃的发过愁。
这些异于常人的情况,李元锦看在眼里,只是闭口不言。这世间既然真的有修真得道之人,那先生自己肯定就是一位高人。只是先生平日里不曾施展过,表现的像个普通人罢了。
书上说了,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藏而不显的,俚语也说了,满坛子不响,半坛子才晃荡。
出门第五天的时候,三山符作用已经很小了,先生便又给李元锦加了一道五岳符。五岳符一加,本来已经色泽黯淡的三山符又续了一口气,似乎与五岳符勾连在了一起。对李元锦来说,当真算的上是“沆瀣一气”了。
刚贴上五岳符的那一天,李元锦又被两张符箓压弯了腰,行走之间就好像行尸走肉一般,脚步就是贴着地往前挪的。而在此时,两人又恰巧遇到了进山之后所见的第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