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自陈桥兵变后,众将拥立太祖赵匡胤为皇帝,天下得以统一。皇位依次传到太宗、真宗,此时四海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君主贤明,臣子忠良。
有一天早朝,文武百官整齐站列。西台御史兼钦天监文彦博走出队列,上奏道:“微臣昨晚夜观天象,发现天狗星侵犯紫微垣,恐怕对皇位继承人不利。我恭敬地绘制了天象图一张,呈给陛下御览。”太监接过图,放在皇帝的御案上。真宗皇帝看后,笑着说:“朕看这图,虽说这是上天显示的征兆,但朕还没有太子,能有什么不利呢?爱卿先回班,朕自有打算。”早朝结束,大臣们纷纷散去。
真宗回到后宫,心里有些烦闷,暗自思量:“自从皇后去世后,正宫之位一直空着。幸好李妃和刘妃现在都怀有身孕,难道上天显示的征兆应在她俩身上?”正打算宣召两位妃子来见,没想到李、刘二妃没等宣召就来了。她们向皇帝行过礼后,跪在地上奏道:“今天是中秋佳节,臣妾们已经在御花园准备好了酒宴,特地请陛下今晚去赏月,共度欢乐良宵。”真宗听了十分高兴,就和两位妃子一同前往御花园。只见园中秋色迷人,花香扑鼻,秋风瑟瑟,让人心情舒畅。真宗欣赏着美景,走进宝殿,坐在御座上,李、刘二妃在一旁陪同。宫女献上茶后,真宗说:“今天文彦博上奏,说现在天狗星侵犯紫微垣,预示着对储君不利。朕虽然还没有子嗣,但幸好你们二人都有身孕,不知道将来谁先生,是男是女。既然上天已经有了预兆,朕赐给你们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用来镇压天狗的冲犯。还有,朕有一对金丸,里面藏着一颗九曲珠子,这是先帝所赐的无价之宝,朕小时候一直带在身边,现在每人赐给一枚,把你们的姓名和宫名刻在上面,你们就随身佩戴吧。”李、刘二妃听后,向皇帝谢恩。真宗把金丸解下来,让太监陈林拿到尚宝监,立刻刻字去了。
这边两位妃子吩咐摆酒,安排座位,开始敬酒。一时间,鼓乐声不断,各种表演纷纷登场,皇家的富贵奢华自不必说。到了晚上,明月高悬,把整个园子照得如同白天一样。皇帝和妃子们十分快乐,一起欣赏明月,星斗交相辉映,大家举杯畅饮。真宗喝到半醉时,只见陈林手捧着金丸,跪在皇帝面前呈上。真宗接过仔细查看,只见金丸上面,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刻得非常精巧。真宗很是喜欢,就把金丸赏给了两位妃子。二妃跪下领赏,遵照皇帝的意思佩戴好后,每人又各敬了皇帝三杯酒。真宗没有推辞,一连喝了,不觉大醉,哈哈大笑道:“二位妃子谁要是生下太子,就立为正宫皇后。”二妃又谢了恩。
真宗酒后说的这句话本没太在意,可谁能想到,这却引发了无数的风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刘妃心地不善,早就心怀嫉妒。她一听皇帝这话,就怕李妃生下太子被立为正宫。从那天回宫后,她就和总管都堂郭槐暗中谋划,想要陷害李妃。在一旁有个叫寇珠的宫女,是刘妃身边的人。这女子虽然是刘妃的心腹,但为人正直,一向忠义。她见刘妃和郭槐商量这些坏事,心里很不高兴。从那以后,她就处处留意,暗中观察。
只说郭槐接到刘妃的命令,派了自己的心腹,找来了一个接生婆尤氏。这接生婆一听这事,起初还有些为难。郭槐说:“要是能办成,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接生婆听了,心里顿时欢喜起来,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主意,就对郭槐说:“就这么这么办,这般这般做。”郭槐听了,说:“妙!妙!要是真能办成,将来刘妃生下太子,你可就有大功了。”又叮嘱她到时候千万别误了事,还给了她很多东西。接生婆高兴地走了。郭槐进宫,把这事回禀给刘妃,刘妃高兴得不得了,就等着到时候行动。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月。有一天,真宗皇帝到玉宸宫看望李妃。李妃向皇帝行礼,皇帝说:“免礼。”两人闲聊了一会儿,皇帝忽然想起第二天是南清宫八千岁的生日,就派首领太监陈林去御花园准备果品,第二天给八千岁祝寿。陈林领旨去了之后,只见李妃双眉紧皱,突然腹痛难忍。皇帝吃了一惊,知道她要分娩了,立刻起身离开,急忙召刘妃带着接生婆来接生。刘妃接到旨意,先去了玉宸宫。郭槐赶紧告诉尤氏。尤氏早就准备好了,双手捧着一个大盒子,交给郭槐,两人一起往玉宸宫走去。
你知道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原来这就是两人定下的奸计,他们把一只狸猫剥了皮,那狸猫血淋淋、光溜溜的,都认不出是什么东西了,看着十分吓人。两人来到玉宸宫,别人都以为盒子里装的是吃的,哪里知道里面的秘密。正好李妃要生产,刚刚分娩,就因为失血过多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刘妃、郭槐、尤氏趁机设下圈套,在混乱的时候,用狸猫把太子换了出来,然后仍然用大盒子把太子用龙袱包好装进去,抱出玉宸宫,直奔金华宫而去。刘妃叫来寇珠,让她提着藤篮,把太子藏在里面,到销金亭用裙带勒死,再扔到金水桥下。寇珠不敢不答应,又怕派了别人去做,事情会更糟糕,只好提着藤篮,出了凤右门,到昭德门外,直奔销金亭。她急忙打开藤篮,把太子抱出来。幸好有龙袱包裹着,太子安然无恙。寇珠把太子抱在怀里,心里想:“皇上半辈子没有子嗣,好不容易李妃生下太子,偏偏遇到奸妃设计陷害。我要是把太子害死,良心何在?也罢!不如抱着太子一起投河,也算是尽了我一点忠心。”她刚走出销金亭,就看见那边来了一个人,急忙转身,隔着窗户仔细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公公服饰的人,走过引仙桥,手里抱着一个宫盒,穿着一件绣着立蟒的紫罗袍,脚蹬粉底乌靴,胸前挂着一串念珠,脖子左边斜插着一个拂尘,长得白白净净,精神很好,双目有神。寇珠一看,满心欢喜,暗自念佛说:“好了!这个人来了,太子有救了!”原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一向忠义的首领太监陈林。他因为奉了皇帝的命令到御花园采办果品,手里捧着金丝做成的龙妆盒,迎面走来。他一看见寇珠抱着一个小孩,就详细询问是怎么回事。寇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陈林听了,大吃一惊,又看到有龙袱作为凭证。两人商量后,就把太子装进了盒子里,刚好能装下。偏偏太子哭了起来,两人又暗暗祈祷。祈祷完后,太子的哭声立刻就停止了。两人暗自念佛,保佑太子平安无事,这就是他们的造化。两人又朝着天空叩拜,寇珠急忙回宫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林手捧着妆盒,怀着一腔忠义,不顾生死,径直往宫门走去。刚转过桥,走到宫门时,只见郭槐拦住他说:“你要去哪里?刘娘娘宣你,有话要当面问你。”陈林听了,只好跟着郭槐进宫。郭槐说:“等我先去启奏。”不一会儿,郭槐出来说:“娘娘宣你进去。”陈林进宫,把妆盒放在一旁,跪在地上,口称:“娘娘,奴婢陈林参见,不知娘娘有什么吩咐?”刘妃一句话也不说,手托着茶杯,慢慢喝茶,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陈林,你提着这个盒子要去哪里?上面有皇封,这是为什么?”陈林上奏说:“奉了皇上的旨意,去御花园采选果品,给南清宫八大王祝寿,所以有皇封封着,不是奴婢擅自做主的。”刘妃听了,看看妆盒,又看看陈林,又说:“里面有没有藏着别的东西?从实说来!要是有虚假,你可担待不起。”陈林在这个时候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心一横,不但不害怕,反而镇定地回答:“没有夹带。娘娘要是不信,可以去掉皇封,当面打开看看。”说着,就要去揭皇封。刘妃一看,连忙拦住说:“既然是皇封封着,谁敢私自打开!难道你不知道规矩吗?”陈林叩头说:“不敢,不敢!”刘妃沉思了一会儿,因为明天确实是八千岁的生日,就说:“既然这样,去吧!”陈林站起来,提着盒子,刚要转身,忽然听到刘妃说:“回来!”陈林只好转身。刘妃又把陈林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脸上一点破绽都没有,才慢慢地说:“去吧。”陈林这才出了宫。这也是他一片忠心,上天都被他的至诚所感动,最终瞒过了奸妃,摆脱了这场大难。
陈林出了禁门,马不停蹄地直奔南清宫。到了之后,高声传报:“圣旨到。”八千岁赶忙接旨,将陈林迎入内殿。陈林把装有太子的盒子恭敬地供奉在上面,八千岁行完礼。因为陈林是奉旨前来的钦差,八千岁正准备赐座,却见陈林泪流满面,“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放声大哭起来。
八千岁见状,又惊又疑,忙问道:“伴伴,这是怎么回事?有话起来说。”陈林看了看四周。八千岁心里明白,便吩咐左右侍从:“你们都退下回避。”等左右无人后,陈林便把狸猫换太子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详细说了一遍。
八千岁听后问道:“你怎么就确定这一定是太子呢?”陈林回答:“有龙袱包裹着为证。”八千岁赶紧打开妆盒,抱出太子一看,果然有龙袱。这时,太子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哭声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八千岁急忙把太子抱进内室,还让陈林也跟进去。见到狄娘娘后,八千岁又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大家一起商量,决定先把太子暂时寄养在南清宫,等朝廷里的事情都稳定下来,再做进一步的打算。陈林告别后,回朝廷复命去了。
再说刘妃,她已经向皇帝奏明,说李妃生下了妖孽。皇帝听后大怒,立刻将李妃贬到冷宫下院,同时加封刘妃为玉宸宫贵妃。可怜无依无靠的李妃,遭受了这样的不白之冤,却不知道该向谁去申诉。幸好冷宫的总管名叫秦凤,为人忠诚正直,向来与郭槐不和。他早就料到这件事有阴谋,如今看到李妃如此凄惨,心里十分不忍,便上前百般安慰。他还吩咐小太监余忠:“你一定要好好服侍娘娘,千万不可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