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国富民强

重生大明1635 蜀中侠 1217 字 9天前

虽大户资金拿出来能抵掉若干个平民,但无奈平民基数大啊。

当下官绅地主,除非必要异地经商,宁可把钱堆在地窖,也不愿财富外露。

平民才会更计较存贷款利息,当平民腰包鼓起来,就成了银行中流砥柱。

只有发动群众,从平民到商户,再到未来各类作坊企业,银行才会前途大好。

继而说道:

“朕以为有两则看似不起眼,实为初期之要务。

其一,凡二十两以下贷款,只要具备有效身份,说明贷款用途,考察后直接放贷。

无需实物抵押,利息要更低,甚至免息。

小主,

其二,对于小额存款,不必五两起存,一文钱都可以,如此惠及面将更广。

朕预估大明底层百姓占总人口九成五以上,数量之庞大,绝不容小觑。

平民低息或免息得到银两,助推商业繁荣,社会经济方大有可为。

也就是说商业兴,则银行兴,反之,则衰退也。”

陈子龙闻言,开始时一脸茫然,细品这番说辞,犹如茅塞顿开。

“陛下,臣思虑不周,望陛下恕罪!”

崇祯摆手,说道:

“大明官绅对底层百姓有所了解,但多数人只知皮毛。

何为国富民强?朕以为乃广大平民吃饱穿暖,兜中有余钱存进来,也有渠道敢贷款做经营。

大明彻底摆脱内忧外患,那才算四海生平。

历朝靠士绅吹嘘所谓王朝盛世,百姓却食不果腹,岂不自欺欺人也...”

“臣谨遵陛下教诲!”

陈子龙眼中闪现出一丝光芒。

天子说的国富民强,何尝不是复社一直追求的梦想。

然而复社多为富家子弟,整日意淫天朝兴盛,常常为一句言论争辩不休。

甚至玩阴招攻击对方,殊不知辩来辩去有何意义?

最终停留在嘴上纸上,把百姓视为蝼蚁,也从未认真考虑过平民利益。

皇帝从银行提到万民,万民乃大明所有百姓,绝非意识形态中的地主士绅。

陈子龙心中泛出感动,让他对大明银行,更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