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现实(2)

姜攸宁循着脑海中逐渐浮出的记忆打车来到钥匙对应的那套老房子的地方,她抬头看着面前的老式小区,里面来来往往有不少人,大多都是中年人,少有年轻人住在这里。

“哟,这是谁呀……专门挡着人晒太阳呢?”门口闭着眼正晒着太阳的老奶奶察觉到半晌没有光照下来,终于忍不住睁开眼,她慢悠悠地从胸口拿起老花镜戴上,眯着眼朝姜攸宁的方向看过去。

老奶奶左看右看看了半天,只觉得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到底见过姜攸宁没有,咂了咂舌:“姑娘,你找谁啊?”

“呃,我……回家。”姜攸宁有些局促,她对于眼前这个家实在没什么很深刻的印象,更别提这些邻居了,被老奶奶一问,反倒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回家?”老奶奶狐疑地坐直了身体,颤巍巍地站起来又给姜攸宁从头到脚一阵打量,看得姜攸宁浑身不得劲。

她刚想找个借口溜走,但转念一想,这种老式小区,邻居都是十分熟稔的,特别是像这种年纪大的奶奶辈的人,平时没事就爱在楼下晒晒太阳遛遛弯聊聊天,说不定她们对自己会有些印象。

想到此处,姜攸宁大大方方地站在原地让老奶奶打量,嘴里还解释:“我在外地上班呢,好多年没回来了,对这儿也不太熟。”

“哦……”老奶奶慢吞吞地点点头,又问了一句,“姑娘,我看你有点儿眼熟呢,你是不是住四楼的那家?”

“对、对!我就是住四楼的,奶奶,您记性不错呀。”姜攸宁大喜,她原本都没太指望这位看上去得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能想起来什么,没想到还真给她来了个意外之喜。

老奶奶又慢悠悠地躺了回去,皱巴巴的脸上透着些笑意:“老了……还是不行了,我就记着你好像是住在四楼的……别的、也想不起来什么了。”

姜攸宁也不急于一时,和老奶奶又唠了两句家常后,她背着背包顺着楼道走上四楼。

这栋居民楼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没有配备电梯,只能走楼梯上楼。墙面是很有年代感的灰墙,上面贴着一些开锁的小广告,楼梯间的墙面上还有一些小孩子留下来的涂鸦,扶手有些生锈,楼梯也没有铺地砖,楼道里堆着一些纸箱子杂物。

姜攸宁避开这些杂物朝四楼爬上去,好在老式居民楼的楼层普遍不高,没有电梯也不怎么影响出行。

一层楼四户人家,一号和四号对门,二号三号并排,姜攸宁爬到四楼正对的就是402,铁皮门牌有些生锈,歪歪扭扭的钉在墙上,防盗门上贴着一张老旧褪色的福字,两边的对联和顶上的横批已经脱落了半个角,随着楼梯间窗户外刮来的风飘动着。和其他三户人家对比,402的门前显得格外冷清,没有多余的杂物箱子,只有一张积压着厚厚灰尘的方形地毯,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了。

姜攸宁走过去,手里紧紧捏着旧钥匙串,她抬头看着不锈钢的防盗门,记忆中的画面逐渐变得清晰明亮,她记得每逢学校月假,自己背着书包从楼梯间风一样的跑上来,一手拎着香喷喷的炸鸡架,一手捏着刚从冰柜里取出来还冒着凉气的汽水,挂在脖子上的钥匙串随着飞奔动作在楼道里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

“好多年没回来了啊……”姜攸宁叹了口气,手心里都攥出汗来,钥匙沾了汗水变得滑溜溜的,她把钥匙插进锁孔里,太久没有使用,锁孔也有些生锈了,稍微花了点力气才把锁拧开。

打开门,长久不曾住过人的屋子透着死气,灰尘扑面而来。桌椅沙发在内的大部分家具上都盖了一层白布用来挡灰,窗户紧闭着,窗帘也拉上了,哪怕是白天也显得有些昏暗。姜攸宁踩在铺着厚厚一层灰尘的地砖上,走到窗边一把拉开窗帘,正正好的日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暖黄的阳光洒在屋内,如同记忆当中一样,带来了丝丝暖意。

每每等她放假到家,日头开始偏西,下午的阳光从玻璃窗里撒下来,不如正午的大,却不太晒,照在沙发上晒得暖暖的,恰好还能赶在阳光的尾巴继续晒衣服、被子。阳台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墙角立着洗好的拖把,偶尔还会有晒在簸箕里的干菜架在椅子上,或者是竹竿上垂下来的腊味。

记忆中的家似乎没有这么冷清。

姜攸宁来不及多感叹两句,就被屋子里乱飞的灰尘呛住了,她挥挥手,又急忙去拉窗户,噔噔噔地在屋子里乱窜,把所有门窗都打开通风透气。

“得,收拾呗。”姜攸宁抓了把头发,顺着记忆走到卫生间,拧开水龙头,龙头噗噗了两声,没有水冒出来。她一把拍在脑门上,这么多年没回来,停水停电也正常,于是连忙掏出手机准备交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