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百亩地,养的人却多了,主要是现在的整体生产力和孟子时相比,有了显着增长。
而且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各地百姓拥有的实田有所增加,人均差不多10到15亩。
但人均这东西谁都清楚,再加上大规模赋役+秦律的存在,农人们别说养养鸡豚搞搞副业了,农事本身都被严重耽搁了。
原本的正常收益可能是农田(1)+副业(0.3)=总收益(1.3),现在因为重型劳役的存在,副业彻底吹了,农事也被严重耽误了。与此同时,赋税居然增加了!
这是人干的事?
农人劳作一年,对比原来,现在可能就只有 0.6 的样子。
秦朝本土可能还好些,百姓“仅仅是”常年饥饿。
六国旧民好像有点活不下去的意思了……
李斯突然有些惶恐,汗流浃背了,一方面是感叹皇帝的轻徭役政策似乎很对,另一方面则是对皇帝刚上台时就认识到这点感到可怕。
最重要的是,他之前还觉得府兵个人授田两百亩有点太多了,现在看来,这点田也就能支撑包括府兵在内的三个家庭罢了,如果雇来的佃农和所有的部曲本来有一部分地的话,可能才会好一些。
窥一叶而知秋,皇帝居然在这件事上算的这么细,皇帝本人真不是好糊弄的啊。
授田两百亩,可能才足够府兵逐渐实现脱产。这是因为秦朝目前赋役过重,即便是府兵,也只是因为不需要承担赋役,才有比较多的时间去习武,刚开始比较穷的时候,府兵农忙时也必然需要下地帮忙。
人头税府兵虽然省了,但秦朝的分家纳税制度就注定你根本省不了多少,毕竟孩子一大就需要自立门户进行纳税服役了。
所以府兵主要吃的其实主要是能够租出去的几十亩土地,也就是佃农的劳动剩余价值。
因此其内部构成是这样的:府兵本人是将近全脱产的战士,府兵家庭是小地主层级,府兵家的男丁可以从小开始习武;
部曲及其家庭由于不需要参加赋役,因此可以搞搞副业,并且自身可能就有部分土地,只要不被主家故意折腾,这就是一个富农阶级;
(部曲是要卖身的,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剩下的土地可以佃租给少地的农民,增加其收入的同时,府兵自身快速积累财富。
毕竟,朝廷可没给他们发战马、甲胄、弓弩这些东西,上战场时有没有就靠自己了。
他看得出来皇帝在做什么,这是一支不同于魏武卒但同样精锐的部队,一支脱产或者半脱产的职业军队!
所向披靡将会成为他们的代言词。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李斯更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制度的完善程度,也明白了胡亥与普通君主的区别。
他不是只会玩弄权术的君王,他知道黔首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