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谋定后动

在与县尉彻夜长谈之后,韩毅加深了对偃师县这里的理解,不管是人文风貌,还是地理特征,都有了一个粗略的概念。

偃师因周武王伐纣回师至此,息偃戎师而得名,它是夏商时期的重要地区,商汤曾在此建都西亳。

传到今日,依然是个富庶的大县。

它处在洛河、伊河下游黄土丘陵区中部,南部多山地,中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拥有非常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到处都是上田。

没过几天,王少爷和诸位豪绅的助军饷钱也到了,共计八万四千钱。

还不错,面子是给了的。

其实这次出兵行动韩毅一个人就可以处理,打一次仗,主要就是粮食、甲胄武器、衣物推车、赏赐医药,还包括目前停留在面子上的战后抚恤工程等。

上述这些花销,要么士兵手里有,要么就是县衙仓库里有,剩下的是按照惯例,可以不用付钱。

所以,韩县令打得起,但他想的比较远。

首先,他想要借机提升一下个人威望,联络一下县内的各家势力,而不是一直温温吞吞地相处着,皇帝说关东不安全这事儿,他可一直记着呢。

其次,就是为以后做打算了,钱粮总是不嫌多的。

有了钱,面子工程就能落实;有了钱,军队就能实打实的开始训练;有了钱,河堤水渠就能雇人修补而非强制劳役。

他想做的事情很多,因此,他不止有剿匪的胆子,借着剿匪敛财的胆子,也是大大的有。

八万四千钱,蛮多的。

按照平常的粮价,购买一石左右的粮食需要40钱,基本上就能养活一名征召士兵一个月了。

当然,这个是单算口粮,不算其他花销。

(感谢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一个计量单位,乱的一批。以后这方面儿就比较忽略了哈,头都秃了,真算不清)

大军一动,日费千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不过这种小股部队的花销,还真就不太大。

这不,韩毅已经向民间猎户广泛发布了信息征集悬赏,并用铜钱作为赏赐,吸纳了几名经验丰富、手段高超的猎人,直接前往山中,深入查探。

同时,他抽调了数十名还算勇武的县兵,换上自己家里的朴素衣服,内里依旧披着皮甲,将长兵器藏入车内,伪装成一个商队的模样。

之后,他们开始不规律的来回运送各类物资前往各地,有时这条路,有时那条路,有时三天一趟,有时五天一趟。

盗匪们当然也不傻,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怀疑这五人是县兵假扮的,但运送商品的大几十号人,也不是他们能碰瓷的。

就像那些生活在丛林中的食肉猛兽一样,若非遇到极端情况,它们绝不会允许自己受伤。

大白话就是能捏软柿子,绝不啃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