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丑妇”初见公婆

六月十五日,师凌裕一行人终于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步入了庐韵州首府——雅淮县。

周福顺递上了玉佩,守城人恭敬地让出了通道,拱手恭迎众人入城。

马车走了半个时辰,终于到达目的地,以为住处也如同在松山州时安排在州府府衙中,没想到竟然是另外安排了一处二进院的住所。

当戴星予第一次踏入那座略显陈旧的宅院里,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别样的气息。与她想象中威严场景不同,眼前所见更多的是一种低调的沉稳。

进到正房的会客厅中,屋里主位正坐着一位年约四十的男子,岁月与波折在他身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身着一袭质地良好却无过多装饰的青布长袍,身姿挺拔,即便静静坐着,也难掩那份沉稳与威严。

他生就一副宽额头,光洁饱满,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透着一股睿智与福相。几缕微卷的鬓发自然垂落,其间夹杂着几丝不易察觉的银丝,无声诉说着往昔的风雨沧桑。

剑眉斜飞入鬓,浓黑且富有英气,下方是一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犹如寒星,目光扫过时,似能洞察人心。眼眸周围,因常年的思虑与奔波,刻下了细微的纹路,却无损他的威严,反倒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高挺的鼻梁犹如山峦,线条刚硬,为面容增添了立体感。双唇线条坚毅,微微抿起时,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而当他露出微笑,又显得格外温和。

他的双手宽厚且有力,骨节分明,掌心与指腹布满了薄茧,那是岁月与操劳留下的痕迹。此刻,他双手交叠置于腿上,姿态端正,举手投足间,尽显上位者的风范,他的脊背微微挺直,眼神中既有历经沧桑后的深邃,又有掌控局势的笃定。虽衣着朴素,却难掩与生俱来的尊贵气质。

戴星予看着眼前的男子,一眼便确定这是师凌裕的父王,自己的家翁——前太子肃权殿下,因为师凌裕那英挺的额头与高挺的鼻梁,与这位前太子殿下简直如出一辙,让她一眼便认出了血脉的传承。

而坐在左侧太师椅上的女子,正是师凌裕的母妃,自己的婆母 —— 前太子妃蓝知谊。她虽身着一袭淡色的布衣,衣料质朴,没有华丽的纹饰与精巧的绣工,却因贴合身形的剪裁,更衬出她身姿的优雅与温婉。简单挽起的发髻,仅用一支温润的玉簪固定,几缕细碎的发丝自然垂落,如墨般的乌发间隐约可见几丝银白,似是岁月悄然留下的痕迹,却无损她的美丽,反倒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韵味。

她的脸庞,肌肤虽不再如少女般吹弹可破,却依旧细腻光滑,透着淡淡的光泽。柔和的面部线条,勾勒出温婉娴静的气质。眉如远黛,细长而柔美,微微蹙起时似含着无尽的温柔与哀愁,舒展时又显得宁静而祥和。那一双与师凌裕同款的迷人双眼,犹如一汪清澈的湖水,泛着盈盈的波光,眼神中带着善意与好奇,正细细打量着初次登门的戴星予,仿佛能洞察人心,却又满是包容与慈爱。

她的鼻梁小巧而精致,挺直的线条为面容增添了几分立体感。而那性感丰润的双唇,此刻正挂着一抹浅浅的微笑,似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迷人,仿佛在无声地表达着对戴星予的欢迎。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若隐若现的梨涡,为她的面容更添了几分俏皮与亲和。

整个人端坐于太师椅上,身姿端正,仪态优雅,虽衣着朴素,没有过多的装饰,却难掩她与生俱来的温婉气质和贵族风范,恰似那空谷幽兰,静静地散发着淡雅的芬芳。

师凌裕紧紧握住戴星予的手,步伐沉稳地走到屋内父母身前。二人齐齐屈膝下跪,师凌裕的声音沉稳而恭敬:“儿子给父亲、母亲请安了。父亲、母亲,这位就是你们的小儿媳 —— 戴星予。”

戴星予神情专注而谨慎,微微颔首,言辞间满是敬重:“儿媳拜见父亲、母亲。”

肃权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落在戴星予身上,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星予,快些起来吧,不必多礼。你们戴家是我们师家的恩人,我和你母亲一直盼着见你,今日可算如愿了。”

师凌裕的母亲也面带慈爱,眼中满是欢喜,轻柔地说道:“是啊,星予,一路奔波,定是辛苦了。你真是个标致又懂礼数的孩子,我打心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