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时间无家可归(4.8K二合一)

旧日音乐家 胆小橙 2658 字 4个月前

音乐行至此处,聆听者们突然落入悲痛之中,台上范宁的呼吸变得气若游丝,左手用悲悯和深沉的触键填充着中低声部的和声进行,右手则演奏着一条缓慢凝重,又蜿蜒起伏的旋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音与音之间彼此拉扯、纠缠,强烈的停滞感使时间向前的步伐变得异常缓慢和艰难。

“这是一场深刻的生命独白。”克里斯托弗的嘴动了几下,却没发出声音,他觉得内心的种种回忆被唤起,一个接一个的画面在脑海闪过,让人不由得去思考审视,那些痛苦的或愉悦的,遗憾的或完满的。

在左手不断出现的半音阶和声之下,教堂内的光线似在一寸寸变暗。

高音区的下行旋律诉说着痛苦,可其间时不时夹杂着突然闯入的,朝上方跳进的高音,它们很多在调式外,形成完全没有任何过渡的离调转调,就那样突兀地竖在高处,寻路和求索的艰难,以及满怀痛苦的渴望,委实令人揪心不已。

最后短短四个小节,音乐足足进行了接近四个八度的连续下行,最终停在大字组的G音。

“黑色珍珠”沉入情绪的谷底,众人的灵体也似跟着坠入深渊,突然,有如万丈光芒突然耀眼地升起,一股旋风般的音流带着巨大的喜悦和璀璨的荣光,从舞台上喷薄而出!

变奏26,触技曲,18/16拍,极其特殊的节拍,隐秘地启示弹奏者应采用极为流动和高速的处理方式。

范宁从中音区奏响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并持续的盘绕上行,而高声部率先敲响的G大调主三度双音,彷佛暗示着对前一变奏开头那个小调双音的升华。

第9小节,十六分音符移至低声部,从更低的地方——大字一组G音重新上行,并在第16小节辉煌地抵达小字三组的d音。

这种突然释放一切压抑的狂喜,直接体现在了听众欢呼雀跃的灵体状态之上,来自世界意志的狂暴光芒,从教堂高处倾泻而下,浸透了舞台上那个全身贯注弹奏着极速音流的身影。

“意志之核,辉光之塔就在梦境的眼前,这是‘无终赋格’给予我的恩泽,赐予我的冠冕。”

彷佛一道电流触及全身,重现着巴赫这部伟大之作的范宁,终于在大量艺术家的灵体共鸣环绕中,让灵感强度发生了进一步变化,接近了高位阶的水平。

他手上演绎未停,一气呵成弹完了变奏27生机勃勃的九度卡农,变奏28以库兰特舞曲写成的,带着灵动和谐谑意味的颤音乐段,以及充满双手交替震音,色彩辉煌又大气磅礴的变奏29。

来到变奏30,这里按照此前的规律,似乎应是一条上升到十度模仿关系的卡农,但其实不是。作为最后一条变奏,巴赫把十度卡农换成了一首集腋曲(Quodlibet),这是一种把不同世俗民歌曲调用高超对位法融合在一起的体裁。

温馨的、追忆的、家庭式的旋律从范宁手下各声部响起,在经历了前面各式各样的严格变奏之后,巴赫用最简单的世俗民歌谱写出了自己的音乐哲学:朝圣者在穹顶之上亲见辉光,又带着一种宿命感重新行走于世间,以慰藉苦难、启明众生,这似乎隐喻了神性到人性的回归、融合与升华。

教堂鸦雀无声。

一切繁华和技巧散去,安静、神圣、纤尘不染的咏叹调,重新在范宁手中响起,彷佛重归原点。

或许在音乐中,从没有哪一次的反复能像这里一样,具有这样中庸而多义的情感。

听众这时才意识到,在经历30个变奏之后,他们是如此渴望再次回到咏叹调,而且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已经回归了。

一切盛宴和聚会都已散去,坎坷的旅程结束了,应当欣欣然,因为世人之灵中皆有最初从聚点抛洒而出的神圣火花,这是刻在灵深处的向往,是刻骨铭心如同乡愁般的眷念。

——是该回到自己来时的地方了。

他们丝毫也不会觉得咏叹调的出现多余。

它或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周期开始,它意味着永恒的抵达,或渺小但伟大的生灵们永恒于抵达的过程。cascoo.net

时间在这里无家可归。

尾音安静地散去,范宁轻轻提起手来。

他起立,带着一丝恬淡的笑容,侧身扶琴向听众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