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始皇帝元年下半年,也注定是丰收的一年——自太子后,始皇帝终于开始了论功行赏,开始大封群臣。
首先是始皇帝的子嗣,除了尚未正式出宫的十六,十七,十八三位公子之外,剩下的全都被封王。长公子扶苏封雍王,三公子封漠北王,四公子封辽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圈下来,全是在边塞之地。
然后是宗室,同样都在边塞,穿插在各位公子的封地之间。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帝国的王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诸位公子刚封王之际,全都是一珠亲王,之后还有七个等级,最高直接到了八珠亲王,仅比太子差半级。而这样的晋升,是需要拿功绩来换的,而非仅仅是皇帝的宠爱一句话就行。
目前的公子之中,除了长公子扶苏因身份特殊,直接加封五珠亲王之外,剩下的全是一珠亲王。
宗室根据血脉远近,功绩大小双重考虑,同样有封王的,但并非亲王,而是嗣王,同样分等级。
再接下来,才是功臣。
排在首位的便是王氏父子,王翦选择了虚封,而王贲则是被封到了南边百越之地。那可是一片未开发的富庶之地,尤其是在听说那地方一年三熟之后,所有人看向王贲的眼睛都在发红。
接下来,便是蒙氏兄弟。
蒙恬虽不在咸阳,可他的奏疏却早已送到了咸阳。这位大将直言不讳的表示,身无寸功,不敢妄求寸土,唯愿为皇帝车驾前驱。
于是,蒙氏兄弟也接受了虚封。
其余诸人也都有封赏,颇为丰厚。
随着帝国局势的稳定,功臣们的封赏也迎来了重大变革。原本的二十等爵位制度被废除,其中包括十九等的关内侯和二十等的彻侯,只保留了十八等,并将其改为勋,不再具有世袭性质。新的爵位制度重新修订,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其中公爵又细分为国公、郡公、县公三等。
在这个背景下,王翦和蒙恬一同被封为国公,但蒙恬的勋位比王翦低了两级。其他文臣谋士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甚至连已经退休的王绾,始皇帝也派人送去了封赏的旨意,表示不忘他昔日的功绩。
一时间,整个帝国的气氛都被这场封赏的风暴所笼罩。许多暗中策划阴谋的人突然发现,他们忙碌了数年,最终却被帝国的一套乱拳给打乱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