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次日出发的时候,场面更是隆重。虽然说因为秋天日短的原因,尽可能要早一些出发,所以启程的时候才刚刚天明,但是昨日海吃胡喝了一顿的西河官宦人众,依旧是早早就起来,换上了正式的服装,前来给杜钰等人送行,一路上叮嘱这个,嘱咐那个,若是不能擅离职守,简直是恨不得一路跟着去长安一般。
大部分的考生年龄都不算很大,所以这样的事情多少有些手足无措,唯唯诺诺的不知道说一些什么或者做一些什么,唯有杜钰年岁大一些,最终带领着全体考生给乡老叩谢拜别,也让杜远老怀欣慰不少。
送了又送,但是终须一别,考生纷纷踏上征程,身后便是亲友的一片祝福叮嘱之声,而这个声音,或许就这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盈盈绕绕,直至千年之后,依旧不时响起。
除了西河的学子之外,还有其他各地郡县的,只要能赶得来的,自然是或早或晚,或是提前熟悉场地,或是到了考期了才踩着点到,反正是陆陆续续都往长安汇集。
像是杜钰这一波,都算是去得比较晚的了。
原先在长安的考试,场所是比较简陋的,因为参考的人是越来越多,所以一般的庭院都放不下,所以干脆就都是在城外围起来一块地皮来考,条件自然可想而知,即便是搭建了一些临时的考棚,也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泥土的芬芳和蚊虫的拥抱,还有那些抠鼻子抠脚丫放屁漏尿的都不提了,还有些人心理素质不行,紧张到上吐下泻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水土不服,再加上临场一慌,压力又大,才会出现的极端反应,但是只要有一两个,那么周边的考生就算是倒了血霉了。
不过今年就好很多了,青龙寺建成之后,便有了充裕的空间和场地,可以容纳数目庞大的考生参加考试,同时更好一点的至少有地方遮风避雨,不至于要在泥地之中挣扎了。
终于是到了临考的时日,长安城中街道全数都有兵卒把守,有钱的人家子弟,便是乘坐自家的车架前往龙首原,没钱的学子也可以到城外排队,有专门的免费车辆来回接送,当然车辆的条件就是一般了,或是马车或是牛车,反正一辆车坐满了就走。
现如今参加骠骑的考试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较年轻的一辈,但是也渐渐出现了一些年岁较大一些的,当然还没有像是后世科举六十童生七十举人的情况。
第一波自然依旧还是经科,参考的人占据绝大多数。算科么要等到经科考完了,张榜公布之后才开考。因为这年头专研经文的还是主***通算术的并不多,所以层面上相差许多,两个科目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等到了这些考生渐渐汇集在了青龙寺大广场之中的时候,便由着兵卒引导着列队,一个个的站好。笔墨由考生自己带,纸张则是由骠骑提供,当然,如果说没带笔墨的,考场之中也备有一些,但是顺不顺手,好不好用就不能有什么太多的要求了。
荀攸头戴进贤冠,身穿红黑色的朝服,腰间配着绶带,显得端庄大气,雍容华贵,等到差不多时辰到了,荀攸便开始训话,大体上无非是赞颂一下骠骑将军,讲述一下考场纪律什么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然后就安排考生入场。
这个时候,还没有具体形成什么八股的规矩,所以怎么考也都是斐潜说了算,这一次的考试,是前后三场,分为『正试』,然后隔一天『补遗』,最后再隔一天『面复』。
只要是正试的这一场考中了,就不用参加第二场的补遗,直接等最后一天的面复就可以了,但第一场考砸了的,还可以参加第二次的补遗,算是给这些考生,或是紧张没发挥好,又或是临场卡壳了的,多少再一次的机会。
当然,如果是两场都考不好,没有用捞到最后『面复』的机会的,那也怪不了旁人,亦或是责怪笔太硬太软,坐席太柔太扎,声音太大太小什么的,只能乖乖等下一次的考试机会了……
因为没有考什么背诵默写的题目,而是斐潜临时定下来的题目,所以小抄什么的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当然也有可能押题猜题什么的,然后事先写好背好的,但是一来巡查得严,外圈有兵卒,场中有巡考主考;二来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少不了考前猜题然后有几个蒙中的,所以也没有像是后世一样要脱衣搜查什么的。
杜钰因为多少算是体制内的,因此也有些优待,排在了算是比较前面的位置上,自然也是较早进入了考场之中,也就是主殿之内。一般的考生则是被安排在了侧殿,还有得更差一些的则是在回廊之中,虽然透风但是多少也是避免了日晒雨淋。
先进考场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位置。
杜钰和杜梓先后进了大殿之后,便有先前的一些人已经挑了位置坐好了,相互之间微微点头示意。杜钰左右一看,便示意身后的杜梓跟着自己走到了比较靠近大殿窗户的桌案之处坐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