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八十章 叔侄宰相

章实在旁笑着不说话。章实不是不想说,而是怕在这位世家出身的媳妇面前跌了份。

于氏笑着感慨道:“其实什么叔侄宰相的,咱们也不知到底是如何风光!”

“当初三哥儿抱着一本孟子与我说要读书时的事,仿佛还在眼前一般!”

说到这里满鬓斑白的于氏目光悠远。

“不知不觉,一晃就是这么多年了!”

章实回忆起来,也是露出不胜感慨之状。

从那时候起,章家就一天比一天好了。

-----------------

章直出任中书侍郎两个月,汴京迎来了初雪。

这场雪下得特别大,远近的屋舍都覆上了白雪。

章府府邸内。

章越与章直对坐在庭院中亭子里一面赏雪,一面吃着羊肉火锅。

一旁的厨子当场用刀将羊肉一片一片地抛作薄片后,章越章直再夹起切好的羊肉往锅中一涮。

章越将煮熟的羊肉往芝麻熬制的酱中一蘸,再放入口咀嚼。

叔侄二人相谈甚欢,这时章直道。

“三叔,两浙路上的札子不知你看了吗?”

章越看了章直一眼没有答话。

章直随即意识到,重新道:“丞相,两浙路官员上札子言两浙米价飞涨,已是民不聊生了。”

听了这话章越放下筷子,拿巾帕擦了擦嘴,有句话怎么说的‘工作的时候要称植物’!

方才闲话家常时,说三叔没问题。谈到公事就要摆正了。

章越道:“你是如何看的?”

章直道:“从熙宁七年,自丞相提议在苏杭推广棉布后,经过古灵先生(陈襄)和章子平的开发。朝廷不断在苏湖开始推广纺织之业,因为棉布奇贵,甚至还能比丝绸御寒,引得百姓争利。”

“这些年本朝攻陷凉州后,陆上丝绸之路再次打通,在丝绸棉布需求下,这也使得苏湖百姓开始种桑养蚕。”

“到了今年,也是元丰六年,苏湖纺织业已是颇为发达,在改稻为桑,甚至改稻为棉的需求之下,从去年开始苏湖之地米价便是开始飞涨……”

说到这里章直看了一眼章越的神色。

章越道:“继续言之。”

章直道:“百姓们纷纷觉得辛辛苦苦地种粮不甚合算,还不如种棉种桑来钱快。而杭州,苏州已是在朝廷推广下,各等新式织机如纺车,腰机也是层次不穷。现在当地纺织行会已是将官办的纺织院压下了。民间有织机五六百张,甚至上千张的比比皆是。”

“故而两浙官员主张,是否用交引业和邮政业下官垄的手段。”

章越闻言没有说话。

章直道:“我听说为了从民间收购棉花蚕丝,商人们可谓不择手段。”

“他们甚至在苏州杭州大举买田,然后将刚刚插上绿秧苗的稻田全部毁弃,再种上棉树。”

“故而两浙粮价飞涨。”

章越道:“朝廷现在向西打通丝绸之路,向东则要打通朝鲜倭国贸易。”

“你可知打通了丝绸之路后,党项的织户如今还剩下几何吗?”

其实党项的纺织业实力不弱,除了官办的官办的官锦院外,还有下至个体的百姓织户。

党项本身也有‘文锦’之物,民间也种桑养蚕,虽说西夏的丝绸质量不高,不过勉强可以在回鹘等地通行。党项再通过从宋朝得到丝绸,再转手卖给西域。

同时党项地区从宋初起就可以纺织棉布,但是织机的水平一直不如宋朝,所以产量极低。

不过宋朝攻陷凉州后,党项人再没办法作差价了,各种价廉物美的纺织品冲击了整个西域市场。

其中以秦州和江南纺织业,对于党项的打击十分沉重,不亚于另一个平夏城之战。党项输了一个平夏城之战,过个数年还可以缓过劲来,但纺织业的破产失血,则是永远没办法弥补的。

小主,

至于宋朝因一直向辽国进贡绢布,所以宋朝一直有官营织造院。不过一开始多是强雇民间织户免费为官府差役。直到王安石免役法后,才打破此局面。之后官方所以采用一种外包的办法与民间机户进行合作,提供染料织布等等。

但是官方给价一般是最低,民间机户几乎没什么利润。

哪知棉纺业兴起,一口气打破了官营,甚至连丝绸业的官营壁垒也打破了。

至于两浙米价飞涨,也是不争事实。

“反对人不少?新党旧党都有吧!”章越言道。

章直道:“确实有以民生为念,也有人则以为百姓聚集不利于官府管理,还有人则看中了其中暴利,要将棉布之利也纳入官营之中。”

章越闻言道:“但是打着的旗号,都是以民生为念对吗?”

“确实如此。”

“那你看要如何破题?“

章直道:“下官不知。”

章越转头看向章直,责道:“你都是已是宰相,胸中怎可无方略?陛下若金殿问起如何?”

章直憨笑地道:“我萧规曹随便是!反正粮不够便从他处调粮!不改其制!”

章直这耍无赖的口吻,令章越有些想到当初南浦溪家中小楼里,自己教章直读书时一般。

章越看着一眼外头飘落雪花,对章直道:“调粮是不够的,我还记得在嘉佑六年制科考试时的做题答案。”

“当时的制策题目所云,田野虽辟,民多无聊。边境虽安,兵不得撤。利已入浚,浮费弥广。”

“吾云之,第一人口加增,至道时天下户数为七百七十三万户,而皇佑时已是一千五十三万户,整整多了三分之一,所以人均的田地反而少了,这是其一。”

“第二个原因是天下之民,聚而不均。“

“吴越地少人多,湖广则地广人稀,去狭就宽。”

“荆襄地区多土官少流官,生民熟民分治。”

章直闻言道:“三叔的意思,是开发湖广,以长江上游囤粮济下游!”

章越点点头,他想到当年制科时。

当时章越还很年轻,他还在制策中支持了宰相兼三司的方案,事实上王安石就是这么办。

相反章越为宰相却是放得颇宽,本来历史上元丰改制户部右曹(原司农寺)是归于宰相直属,但章越则还给了户部。当然这也是看在黄履面上,他与蔡确都是章越相识于寒微时。

这么多年的共事,黄履也没少朝章越拍桌子,但黄履也帮章越在关键时刻顶了不少的雷,亲兄弟的交情也不过如此了。

章越当时在制策中认为,就是国家确实‘利已入浚’了。

当时宋朝立国百年了,经济上几乎没有什么增量,要维持下去只能从存量上下手,这样就很艰难了。

所以章越认为朝廷必须进一步的集权,为日后进行资源上的分配。所以才有了王安石变法。

要怎么破除‘利已入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