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考核小组听课截止的最后一天,所以李安知道邓英男今天一定会来。
刘丰瑞坐回钢琴前,李安整理好面部表情前去将门打开。
门外邓英男笑眯眯的背个手,乍一看像个学生家长。
“李老师。”
“邓组长早。”
李安邀请邓英男进教室,随后开始上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曲合手。
按照李安的授课习惯,通常情况下该类课段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做练习,他在一旁纠错。
课堂气氛会略显枯燥。
考虑到今天来听课的人是邓英男,李安决定还是让课堂气氛活跃一些。
所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就显得有尤为重要。
师生互动基本围绕着问答展开。
在一个教学场景里,优秀的互动问答绝非单一的老师问学生答。
而是师生之间互问互答。
学生也要在适当的情景下提出一两个相关问题,然后老师做示范口答,学生再上手实践,老师最后补充延伸拓展。
这样一来原本老师主导的课堂就变成了师生二人互动学习的研讨现场。
但此种教学模式只适用部分具有发散性思维、注意力集中的学生。
恰好刘丰瑞就是这样一名学生,聪明,脑子活。
为了下节课能够整节课学习青鸟,这堂课刘丰瑞可谓是拼尽全力,拿出了120分的努力。
在最后演奏情感的处理当中,刘丰瑞甚至从旋律之间的音程大跳中联想到这是作曲家内心挣扎的一种表现。
“如果你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也并不是说不通,在这首作品主题旋律往下进行时的确流露出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但凡是小调音乐都有此特征,李安顺着刘丰瑞的思路分析接着分析道,“接着出现的大跳似乎可以理解为作曲家想挣脱痛苦,表达一种内心深处对美好的憧憬。”
李安边说边思考着,然后在钢琴上做了个示范。
在跳音处有意让手指在键盘上顿了一下,略微延长了跳音的长度,顿时间音乐就出现了一种犹豫不决的情绪。
紧接着他移动手腕完成下一个音的大跳动作,强而有力的落键让两个音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强弱对比,音乐似是进入了一种挣扎。
随后平缓忧愁的进入了下一个句子。
“就是这种感觉老师。”
刘丰瑞重新带着点情绪模仿着李安的演奏单独练习了一下这个音乐片段。
由于控制能力不足,并不能把跳音演奏的既有弹性又带点粘稠感。
“老师,这个带连线的跳音应该怎么弹呢?”
新的延伸问题出现,李安解释这个地方需要从指尖到手腕乃个手臂协调共同来完成。
“你就简单的把它想象成3/4个四分音符,离开键的速度放缓一点,用手腕子安带起,下去多练习多体验。”
李安说完刘丰瑞点头在谱子上该处画了个圈,记下了李安说的练习方法。
接着从头至尾把乐谱看了一遍,“老师我没有问题了。”
李安会心一笑,“时间也差不多了,这节课就到这,回去好好练,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这时邓英男从角落站起走到李安身旁凑近小声低嘀咕了两句,接着拍了拍李安的肩膀先行离去。
邓英男走后刘丰瑞问:“老师,怎么样,我表现的还可以吗?”
“满分。”
“那下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