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佛魔相生,冲和之气(4k)

还有一种说法,“小魔成小佛,大魔成大佛,无魔不成佛”,认为需要“魔”的磨砺,才能更加接近“佛”的境界。

在赵青看来,原作中扫地僧度化萧远山、慕容博,让他们转瞬间便大彻大悟,由“魔”转“佛”,内伤尽去,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先由道入魔,再由魔入道的“道心种魔大法”,从某个层面来说,也是利用了与之相似的原理。

然而,在她的想法中,至善至恶都太过于极端,应该取其中流,达到一个调和的效果,正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调和,阴阳含孕,然后万物阜成”。

简单的来说,就是运用道家的“冲和”思想,让极端的佛与魔彼此连接,以达到“不偏不倚”的平衡效果。

《列子·天瑞》有言:“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生命中有天地的冲和之气,因而能调和阴阳,化生万物。

“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运行于天地之间。其冲气至虚而一,在天则为天五,在地则为地六。盖冲气为元气之所生,既至虚而一,则或如不盈。”

阴阳之气是“道”的本体,冲和之气是“道”的现象,彼此之间密不可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隐约之间,赵青悟出了佛魔、阴阳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寻得了自己的道路所在。

同时,也大致想清楚了对萧远山戾气的治疗手段。

扫地僧所说的“以佛法来化解”,无疑是最正统的法门,但需要萧远山投身佛门,有些像“度化”的效果。

但学个佛,连深仇大恨都能忘了,在她看来,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更加接近于“洗脑”,完全违背了人的本心。

不考虑佛法的话,若是在道家修行上取得高深造诣,或者干脆顺着戾气来,反过来投入魔道,也应该可以化解戾气产生的负面影响。

最后一种方法,则是由道家高手修出能调和阴阳、佛魔等对立因素的“冲和之气”,为他疗伤,自然可以消除戾气的影响,从根源上将其化解。

不过很可惜,距离“冲和之气”的境界,自己还有着一段道路得走,故而暂时还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难题。

但光是压制戾气,疗好现有的伤势,其实并不为难,只需阻断戾气影响身体的进程就行。

……

虽然想到了很多内容,试验了数次手段,但也不过是片刻之间的工夫。

只见赵青默默运转明玉功,迅速将萧远山受到戾气影响的真气吸出体外,并排放到了外界。

在这些辅助戾气影响身体的“工具”消失之后,“入魔”的心灵要再次通过“心灵-精神-真气”的步骤,令真气再次出现明显的污染,少说也得要十来年的时间。

感到体内真气疾速流逝,萧远山先是大吃一惊,随即发觉外界的天地精气同步灌入了体内,弥补了自己真元的消耗,并没有多少实际上的影响。

相反,在真气泄出体外的过程中,他逐渐感到,自己小腹上“梁门”、“太乙”两穴的隐隐疼痛,已然荡然无存;“关元”穴上麻木不仁的面积,也从茶杯口大小的区域,迅速变小起来,终于亦是消失不见。

随着病痛的完全消失,萧远山感到自己的精神与身体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自在,仿佛搬去了一块压在心口的千斤巨石,精气神完全恢复了正常,有如年轻了十几岁一般。

这究竟是何等的神妙奇技,能够治好这种连边上神僧都无可奈何的症状?

一个只能让自己从佛法中寻,另一个却能在举手之间将其治愈,可谓是高下立判。

在这一瞬间,虽然同样是深不可测的高人,但在萧远山的心目中,与扫地僧相比,赵青的身影已变得更加高大,成为了他无比敬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