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秦桧治理朝鲜

朝鲜行省仍旧存在的民乱,对于孙安而言,这都不算事儿,从屠戮了前宋南京应天府之后,他的作战任务,就多属于治安战。

跟数年前辽东行省的女真人相比,高丽军队的战斗力之弱,实在难以入孙安的眼,不过既然朝廷要求他这里动作要快,孙安也不耽搁,夺取了安州后,便立刻向南推进。

在入冬后、春节前的十二月中旬,杨州也被汉军攻破,孙安领骑兵自北南下,阮小二派出水师协助,崔延秀的脑袋就在年前送到了开京松岳城。

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朝鲜行省的动乱就全部被讨平,百姓们冒着积雪,也要等待着松岳城派来的官吏们主持分田。

按照朝廷一贯的政策,只要被官府造册入籍,就再没有什么“骨品”之分,也没有什么贵人、世家、两班、中人、良人、贱人的区分,统一被朝廷视为良人,享有最基础的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

秦桧知道王伦为何会选中他来朝鲜,也知道吴用曾经对付吐蕃、党项、现如今对付漠南诸部的手段,朝廷需要的是一个干净的朝鲜,那他就动手清理。

至于什么是“干净的朝鲜”,秦桧与孙安、张顺、阮小二诸将领商议后,以前高丽投降军队、私兵为向导,汉军为主力,对高丽的城市、乡村来了一次彻底的扫荡。

为富不仁、仗势欺压百姓者,只要百姓敢发声,汉军就敢夺门入户去拿人,最先梳理的就是开京松岳城所在的真番府,汉军从城市到乡村挨个清理,在洪武十二年到来之前,对高丽遗留的乡村统治彻底扫了个干净。

一开始民间还有各种流言,说汉军要屠灭高丽人,但随着汉军有条不紊的梳理,百姓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为什么汉军天兵杀的都是些地主老爷、大富商?难道他们才是高丽人,那我们算什么呢?

对于如何清剿地方乡绅势力,孙安简直太熟悉了,甚至可以说朝廷众将里,他就属于是独一档的专家。

当初跟随萧嘉穗坐镇江南,孙安就杀得人头滚滚,如今到了高丽,对付一班在中原勉强可以称得上是豪强的高丽土财主,当真没有什么难度。

而且孙安的目的不在于杀人,而在于威慑,是要从地方乡绅手中收回本该属于官府的权力,只要地方乡绅肯合作,汉军也不愿意将屠戮扩大。

吏部则从山东、河北二行省又抽调了一批基层官吏,朝廷给出的优惠条件是,他们在朝鲜行省任职一届,在正常的升迁考核下,官职品级再加一级。

至于到了朝鲜行省,语言不通怎么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高丽效仿前宋推行儒学,中人以及两班两个阶级,都是要习汉字、会说中原官话的。

高丽的“两班”,特指可以参与国君大朝会的文武官员,其余如医官、译官、律官、算员、观象监员、写字员、画员等技术型官吏,以及两班贵族的妾生子弟等,则属于中人。

这些人已经被秦桧奏请,作为朝廷派来的二行省基层官吏的副手,也被纳入到朝廷有序升迁的官吏体系中去了。

朝廷要打破高丽时代的阶级划分,肯定是有人不满的,但如金富轼这样的世族高官,都舍弃了在高丽的地位,跑到中原做官去了,持反对意见的,反而是中层的世家和贵族。

王伦笼络了高丽时代的高层贵族官员,将切实的利益惠及到高丽的底层百姓头上,剩余的中层贵族们,若是想要闹事造反,王伦还巴不得如此呢。

便是秦桧也期望这些不满意的人早些跳出来,需知在官僚体制内部,对于绝大多数从基层混上来的官吏而言,中层领导差不多就是人生顶头了,这些中层不清理掉,怎么让底层升上来,怎么让高丽百姓们看到希望?

秦桧也是研究过王伦那一套“阶级”的理论的,他尤其认可阶级划分的三角、或者说金字塔形状,就好比爬楼梯,中间若是挤满了人,下面的人还如何向上走?

可以说仅从这一点来看,吴用与秦桧的思路在从未互相交流过的情况下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将一个地区、一个势力内部进行划分,然后将攻击的手段都放在中间层。

在秦桧的指导下,在孙安丰富的斗争经验下,汉军在前高丽军队的配合下,在高丽底层百姓的配合下,便将矛头对准了在高丽乡村处于统治地位的那一小批人群。

秦桧其实是颇有些中原士大夫的骄傲的,他记得唐朝名相房玄龄曾经评价高句丽: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

所以到了开京松岳城后,看到低矮的城墙、脏乱差的街道集市、低矮的王宫,甚至还比不上连云港所在的东海县城,秦桧对高丽的鄙夷顿时达到了极点。

在秦桧心里,王伦的确可以称得上雄才大略,之所以用“可以称得上”,是因为秦桧觉得王伦是个合格的帝王,唯独对百姓太好了。

朝廷一应政策、法令制度,都是以维护最广大百姓利益的角度出发,于是在新朝为官为吏,要比前宋累的多,朝廷单每有新的政策,官吏们就得宣传到民间,百姓们若不理解,官吏们就得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释。

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但王伦偏要重新解读,认为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不认可的事情,那就让他们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朝廷的目的何在,受益的群体是哪些人,从而让百姓们真正认可。

在秦桧以开京为中心开始推广均田时,颇有许多农奴、雇农、奴仆被高丽贵族、地主、乡绅们蛊惑,聚众闹事造反,让秦桧很是头疼。

但秦桧为官有一个好处,他善于迎逢,善于揣摩上意,既然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