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修改荒唐的法律条文

当然,亲亲相隐原则的适用也是有其例外情况的。由于亲属相隐的理论基础在于“孝”,而根据儒家理论,封建社会的最高利益自然是臣民对君主的“忠”,那么,当忠和孝发生冲突的时候,只有舍孝而取忠。因此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此等三事,并不得相隐。故不用相隐之律。也就是说谋反、谋大逆、谋叛三种罪,不适用同居相隐这个原则,必须揭发。

陈辉说的话让段智鸣不敢相信:“你是说,我朝律法规定,亲属犯法,另一方的亲属倘若告发,就要被处以重刑,是吗?”

“是的,皇上,微臣对这条律法非常的反对,所以才把这件事告诉皇上,请皇上下旨废除这条律法。”陈辉回答道。

段智鸣没有想到,陈辉居然会和自己一样,非常的反对这条荒唐的法律条文,这让他感到一丝的欣慰:“你放心,朕立马下旨,赦免该案的儿媳妇,还有以前因为该条律法而入狱的人,同时朕也会废除这条律法。”

段智鸣说完,就立马下了两道圣旨。

一道圣旨是修改了“不管父母对子女犯了什么罪行,子女都必须赡养父母”的法律条文。

另一道圣旨则是赦免了陈辉汇报的那件案子中的儿媳妇的罪,以及以前因为状告亲属犯罪而入狱的人,还把东宋的这种“允许亲属之间相互包庇犯罪行为”的狗屁法律条文给废除了。

两道圣旨下达后没多久,东宋境内几乎所有的人都闹了起来。

他们一致要求,段智鸣必须收回圣旨,恢复“不管父母对子女犯了什么罪行,子女都必须赡养父母”和“允许亲属相互包庇各自的犯罪行为”这两条法律条文,并将那些释放的有违孝道的人全部都重新抓起来。

小主,

尤其是朝堂上的官员,除了段智鸣的心腹外,其他官员在早朝的时候因为见段智鸣不同意收回圣旨,恢复“不管父母对子女犯了什么罪行,子女都必须赡养父母”和“允许亲属一方包庇亲属的犯罪行为”这两条法律条文,并将那些释放的有违孝道的人全部都重新抓起来,就全部在金銮殿跪下来请求段智鸣改变主意。

面对东宋上下所有人的逼宫,段智鸣并没有任何的压力。

他让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全部都到宫外,自己则带着侍卫和禁军来到宫外,亲自跟这些官员还有那些反对自己废除“不管父母对子女犯了什么罪行,子女都必须赡养父母”和“允许亲属包庇一方亲属的犯罪行为”这两条法律条文的老百姓对话。

“朕知道你们为什么要朕收回圣旨?因为你们认为,仁孝可以治天下,宁可为孝而屈法”,可朕不这么认为,治理好天下,主要是靠律法,而不是仁孝,仁孝在治理天下中,虽然能起到作用,但起到的作用并不是主要作用,而是辅助作用,甚至于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还会破坏国家的稳定;要是仁孝真能治理好天下,那你们告诉朕,为什么我们东宋的开国君王要在律法中规定,谋反、叛国这样的重罪大罪,亲属之间为什么不得隐瞒?”段智鸣说道。

“天地君亲师,君在亲之前;既然君王要比长辈重要,那忠自然要比孝更为重要,所以在众多的罪行中,也只有谋反、叛国这样的罪行是例外的。”一个学者回答道。

“说的不错,既然你们认为仁孝可以治天下,甚至比律法重要,那为什么我朝开国君王还要制定律法,不完全以仁孝来治国?”

“回皇上,那是因为有些事情仁孝是解决不了的,还是需要律法处理。”大学士站出来说道。

“好,既然是这样,那请你告诉朕,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靠律法来维持,还是靠仁孝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