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宁捐粮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新兵营,二皇子听闻,对杨夫子道:“没想到侯夫人不止见识广,格局也大。”
杨夫子和李婉宁打过不少交道,对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确实,在我所接触的人里面,还没见过像她这般聪慧且大度之人。她既能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又能有各赚钱的奇思妙想,而且在大事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二皇子若有所思:“短短时日便能发现这么多优点,或许假以时日,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后面呢。”
杨夫子笑笑,并没有接话。
李婉宁捐了玉米之后,大家又开始新一轮的耕地种植,虽然可能要打仗,但该种的地还是要种的。
不过今年对于村里人来说,是特别艰难的一年。
因为很多家庭都为了凑银子,将所有的粮食都卖给了李婉宁,同一片连续两季种同样的作物又影响收成,本来能落在手里的就不多,如果收成不好,那就更惨了。
而如果去镇上买,成本太高,好不容易攒点钱还要还债呢。
于是,有那头脑灵活的,就拿着刚收的粮食来李婉宁家:“李夫人,我们家实在没有粮种了,可以跟您换一点吗?”
其实李婉宁早就说过了,粮种不够的可以来他们家借,但总是受人家恩惠,很多人还是抹不开脸的。
李婉宁笑道:“当然可以,你们缺多少尽管来换,比例还是原来的,十斤小麦对十三斤玉米,我给你们的都是镇上粮店的高产粮种。”
自是一番感激不尽。
有了第一个,消息传开来,自然第二个第三个接踵而来。
刚开始大家还遮着掩着,装作不违反朝廷禁令,但不知道从哪个开始,稍微遮掩的没有那么严实,也没有人来追究,于是慢慢的,都有些明目张胆了。
村长知道林婉宁家人来人往的原因,只装作不知。
镇长来村长家喝酒的时候,随口询问了一下:“你们村上次缴了那么多银子,听说为了凑钱交粮食都卖了,这冬小麦还能种上吗?”
村长“滋溜”喝了一口小酒,夹了一口小菜:“还好,他们当时都卖给李家了,这会儿又一个个用刚收的粮食再换回来,比镇上便宜点。”
镇长也夹了口小菜:“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