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绣坊老板的效率还是挺高的,看来不管是什么年代,只要涉及到绩效,大家都很积极。
说过没几天,珍绣坊便派了个小伙计来告知李婉宁教学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很贴心的将所需材料一并带给了她。
到了约定日期,李婉宁带了红袖和杜若过去,到达指定的村子后,那里已聚集了不少妇女。
一眼望去,一个个面有菜色,衣衫褴褛,眼神里透着疲惫,脸上都是她比较熟悉的麻木,那是以前在自己村里经常看到的表情,看来,这是流放村的标配呀。
李婉宁也没多说什么,说得再多也不如教大家一项切实赚钱的技能更有帮助,有了银子,或者有了赚银子的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三人将材料发给大家,一人两份,而后开始耐心地教授相对简单的一种款式,但和被自家村人做烂的还不一样。
因为不少人是第一次接触,而且年龄从小到老都有,跨度很大,难免起初有些人学得较慢。
但李婉宁她们之所以来三个人就是为了这一点,依然采取之前的方式,让红袖在前面教,李婉宁和杜若两人在人群里巡查,甚至在红袖周边的人,她都能一心二用给她们纠正了。
在三个人耐心的指导下,大家渐渐掌握了诀窍。
期间,有妇人忍不住问道:“李夫人,您为啥愿意来教我们?”
李婉宁微笑着说:“咱们同在流放村,已经没有其他倚靠了,那自然得我们自己互相帮扶着,日子才能过得更好些。”
大概是好久没有听到除自家人以外的这种带着几分关切的言语,众人听了均是一阵沉默。
回过神后再不说别的,而是更用心的学习手上的操作。
和自己村里一样,每个人做两遍,学得快的人也就会了。
李婉宁将她们打好的络子收起来:“你们学得应该差不多了,明天赶紧去镇上珍绣坊拿材料,免得时间久了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