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归心似箭

边疆寒风呼啸,营帐内仍旧灯火通明。萧长瑜端坐于主帅座椅之上,眉宇间隐隐透出一丝疲惫。桌案上摊着最新的战报,火光映照下,他的目光冷峻如冰川。他手持狼毫,在地图上勾画着几处关键的要地,思绪却已飘向千里之外的京城。

魏启立在一旁,神色恭敬又带几分犹豫。

“将军,”魏启低声说道,“属下刚接到边哨传信,噶尔丹的粮草紧缺,至今未有调动兵马的迹象。他们似乎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萧长瑜闻言,将手中的狼毫轻轻放下,眉头却未见舒展。他目光直视魏启,沉声问道:“科尔沁呢?他们与噶尔丹的联络可有进一步的举动?”

魏启拱手答道:“据细作回报,科尔沁方面似乎只是委婉的拒绝,并未明确表现出协助噶尔丹复仇的意图。他们今年也因牲畜损失惨重,粮草储备不足,暂时不敢发动战事。”

萧长瑜点了点头,声音依旧冷静:“暂且观望几日。如果噶尔丹与科尔沁真如你所言,无力反扑,那我便启程回京。但眼下,仍不可掉以轻心。凡事防微杜渐,稍有松懈便可能满盘皆输。”

魏启恭敬答道:“属下明白。将军若需动身回京,边疆事务属下必定谨慎处理,不负将军所托。”

萧长瑜站起身,走到挂在帐内的地图前,指尖划过几个标记的关键点,沉声吩咐道:“我离开之后,第一,粮草分配务必周密。噶尔丹的损失虽大,但其部众仍存,不排除他们孤注一掷的可能;第二,传令给各营将领,兵马操练绝不可懈怠,日夜轮守。若有风吹草动,立即派出斥候探查,务必做到耳聪目明。”

魏启立刻应道:“将军所虑甚是。属下定遵此计行事。”

萧长瑜转过身来,目光锋利如刃:“还有一点,若噶尔丹真动了反扑的念头,你无需事事请示。战场瞬息万变,军中之人,不仅要有头脑,更要果断勇敢。遇到紧急之事,你必须敢作决断。明白吗?”

魏启闻言,连忙拱手道:“属下必不辜负将军信任,定当以大局为重,果敢行事。”

萧长瑜点点头:“很好。若真有不可不报的急事,便以八百里加急送至京城。凡事衡量轻重缓急,不要拘泥于旧例。”

萧长瑜回到主座前坐下,目光渐渐柔和了几分。他提起案上的一封,来自于徐秋林的书信,展开又细细看了一遍,唇角不自觉勾起一丝浅笑。信中并无多言,只简短几句,提及顾明书的日常起居。可那一字一句,却如春风拂面,吹散了他连日来的戾气与疲惫。

魏启见状,稍稍放下心来,试探着问道:“将军心系京城,可是有什么事?”

萧长瑜抬眸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戏谑:“魏启,你倒是聪明得很。”

魏启连忙低头,恭敬地说道:“属下并无旁意,只是见将军近来常常阅看书信,眉目间流露几分柔情,便斗胆一问。”

萧长瑜笑了笑,却没有答话,只将信折好收入怀中。他起身向外走去,语气带着几分感慨:“魏启,人这一生,刀剑江山固然重要,但总得有些能牵挂的东西,才不至于枉活。”

魏启默然点头,不再多言。

正当萧长瑜筹谋归京之事时,一名斥候匆匆奔入营帐,单膝跪地禀报:“将军,前线探子来报,噶尔丹似有异动。他们虽未调兵,但有不少人马往西北方向移动,具体意图尚未查明。”

萧长瑜闻言,眉头紧蹙,冷声道:“往西北?那里是他们的驻地后方,难道是调集余粮?”

斥候摇头:“属下暂未查明详情,但依照探子所言,这些人马中多是轻骑兵,装备简陋,似乎不像是运粮队伍。”

魏启上前一步,沉声分析道:“将军,轻骑兵的行动更适合试探或偷袭。属下以为,他们很可能是想掩人耳目,伺机报复。”

萧长瑜目光如电,缓缓说道:“传令下去,加强西北方向的防守。同时派出更多斥候,查清他们的具体动向。再将此事告知各营将领,务必随时保持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