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丞相职位却权力显赫,除承担全国行政机关职能外,更有考核任命全国郡县官员的权利和处罚处分的权能!但必须注意的是,皇帝近亲、一些核心机构官员如九卿以及内史(类似于现直隶总督的角色)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换个角度看,除去这几位关键官员外,全国各地的政务皆受丞相管辖。正因如此,始皇帝设置了左、右丞相,防止出现一方独大的情况。
当始皇帝在位时,借助征服六国积累下的声威,利用这套政治架构,轻易就能在打击政敌的同时,实现意志覆盖至所有规定之上。换做是继位的扶苏,面对的则是历经多年的始皇之规需知的是,秦帝国所谓的“祖制”,尽管未如后世这般神圣不可侵犯,从商鞅改革开始,历代秦王朝实际上多会在一定程度违背先王的旨意,以适应时代的变革需求。
扶苏思考的是,既然现在朝堂的局面,犹如死水,四通八达而相互缠绕——能否做出一个挑战祖规的决定,开启一个新的局面呢?
对于始皇帝而言,设计的制度是为了传至万年,并非仅仅局限二、三代,而是一种委托管理制度模式,皇帝把国家政权托付予大臣,政务由丞相和三公九卿共同掌舵。自信爆棚的大胖子认为,自三皇五帝以后,其历史成就无人能够超越,所以其创立的制度必将是完美的、且适应于千年百世。
于是,他坚信,制定的政策将没有缺陷,必定适用于无数个时代,永远指导未来子孙如何前进。
对于扶苏来说,那些真正的障碍不仅在于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高级政务官员,而是他们在政策制定中的权力之手。
既然被秦皇时代的政治架构桎梏,那么为什么不学习一下武帝的智慧,试图摆脱现行的三公九卿体系呢!
在此的驱动下,扶苏从一旁拿取了一片竹简,开始草拟关于调整官僚职务的敕令:
调整中书令组织模式,内宫引导、接待及仪式活动由宦官统领;重组尚衣局及尚席局的职权,使之能直接讨论政事,而非仅仅作为文书起草机构。
写下一系列的敕令后,扶苏又准备了另外几份竹简,持续编写下去:
任命侍郎李承为尚书令,品级相当于八百两银币;
委派弘文阁的萧何为尚书右副将,其俸禄按五百度量计算;
指派博士郦食其担任尚书左副将,同萧何的秩比,各为五百两银币;
命令弘文阁萧何为尚书右领主,秩等同于五百两银币;
委任周昌为尚书左领主,其品秩亦为五百两银币;
指派兵士陈婴为内官谒者的令官,品位同样达到八百两银币;
任命周苛为内官右丞,他享有同等的五百两银币的待遇;
又安排了兵士陈平等人为内官左丞,在相同待遇下的角色,皆享受五百两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