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变节的吐蕃;思维的发散

上辈子

展开信件,马璘看完后沉思良久。

李非在信中说,唐军发兵三十万围困灵州,皆是程元振从中作梗,自新皇登基之后,程元振比之前的李辅国的权势更大,内外皆由他一人把持,所以代宗犹如傀儡,圣令根本出不了兴庆殿。李非绝无叛国之意,这次却几乎倾举国之力北上攻伐,根本就是空耗公帑,致使百废待兴之时,大唐旧伤未去,再有新伤。

一番说辞之后,李非让马璘以五千火枪的价码,劝说吐蕃佯攻剑南,让这三十万大军回朝支援,以解灵州之围。若是吐蕃不同意,马璘可举兵南下,陈兵于阗,给吐蕃施加压力。

马璘在犹豫了几天后,最终同意了李非的方案。

吐蕃见有利可图,直接答应。

宝应元年(公元756年)三月,吐蕃突然发难,集结十万兵马进犯平戎,平戎守将郭琪眼见吐蕃大兵压境,急忙向长安发送军报,同时向益州求援。

可此时剑南节度使一职被程元振遥领,再加上肃宗回朝之时带走了四万人马,并无太多兵力,益州太守便向周边各州郡发出公函,让他们集结兵力支援平戎,可根本无人回应。

长安这边接到军报之时,程元振正在筹划对李光弼罪名的网罗,因为鱼朝恩回报说李光弼带兵不利,未战先怯,致使唐军死伤数万,或于李非暗中勾连。没想到还没来得及下手,便得到了吐蕃犯境的消息。

程元振此前虽然跟随肃宗在益州待过一段时间,但他久居深宫,负责内侍,对如何调派兵力一窍不通,但他未将此事报于代宗,私自在政事堂召集百官,让群臣献策。这个时候都怕事后担责,任凭程元振问了半天,竟无一人敢应。程元振大怒,对着百官便是一番辱骂,李泌实在忍不住,迈出一步说道:

“郭子仪将军被削去了军职,一直赋闲在家,他身经百战,不如问问他的意见。”

程元振也别无他法,只好顺从了李泌的建议,召见郭子仪。

郭子仪到了政事堂,直接说道:

“灵州空置三十万兵马,实为浪费,李非乃通神之人,他若是要反,早已举旗,况且在围城之前,刚刚补缴百万税赋,陛下应撤回驻军,对灵州安抚,而后向剑南分兵十万,便可解平戎之困。”

没想到程元振听完,直接指着郭子仪骂道:

“你们这帮武将,在先皇之时便和李非交往甚密,我知道你们的心思,今天让你来是问你如何击退吐蕃,你一开口便提到灵州,当为通敌之罪。”